♦(AN) 偉大的母親
標題內容
懇請提供寶貴意見
── 母愛的見證與屬靈的榜樣
一、偉大的人背後有偉大的母親
(詩篇 127:3):「兒女是主所賜的產業;所懷的胎是祂所給的賞賜。」
神把兒女託付給母親,母親的角色不僅是撫養,更是屬靈生命的啟蒙者。
二、聖經中的偉大母親榜樣
1.
摩西的母親──約基別
(出埃及記 2章)
在危難中用智慧保護摩西三個月,將他放入蒲草箱,託付給主。
並被安排為摩西的乳母,有機會在摩西童年建立敬畏主的信仰根基。
結果:摩西長大後寧願與神的百姓同受苦害,不願享受短暫的罪中之樂(來11:24–25)。
2.
馬利亞──主耶穌的母親
她謙卑順服神的呼召:「我是主的使女,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。」(路1:38)
她以詩歌尊主為大,榮耀神(路1:46–55)。
她默默支持主耶穌的工作,即便在十字架下仍堅守母親的角色(約19:25)。
3.
所羅門智慧審判中真母親的形象
(王上3:26–27) 願意捨棄孩子,只為孩子得存活,這是真正的母親。
三、母愛的特質:
1.
無私的奉獻
無論孩子是否回報,母親都願意付出生命保護孩子。
2.
堅忍不拔
即使遭遇婚姻破裂、家庭變故,也不放棄撫養孩子成長。
3.
默默承擔與成全
偉大的母親不喧嘩、不爭奪名分,只願孩子平安、成才。
四、如何回報母愛?
1.
孝敬與尊重母親
(出20:12):「當孝敬父母,使你的日子在主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。」
不可輕視年老、軟弱或外貌改變的母親。
2.
體諒與陪伴
母親最需要的,往往不是物質,而是孩子的理解與陪伴。
3.
代代傳承信仰
提摩太的母親與外祖母(提後1:5)──從小以聖經教導孩子,成為屬靈傳承的管道。
五、真實感人的故事
1.
一位偉大的單親母親
她的丈夫離棄了家庭,她卻不爭吵、不報復,選擇留下來獨力養育五個孩子,讓孩子都成家立業、有信仰、有愛心。
2.
疤痕母親的故事
有個女孩因母親臉部嚴重燒傷而感到羞愧,不願帶她見朋友,直到有一天她發現,這些疤痕是當年火災中母親奮不顧身救她的代價。那一刻,她流淚抱緊了母親。
六、結語:歌頌母愛
母愛,是主對人的愛的縮影。
母親為兒女所付出的,許多無法用言語衡量,
但主知道,也必記念。
(箴31:28–29):
「她的兒女起來稱她有福;她的丈夫也稱讚她說:才德的女子很多,惟獨你超過一切。」
♦(AO) 不可妄稱主名——發音、用語與我們的心
標題內容
懇請提供寶貴意見
一、神的誡命何等聖潔:不可妄稱主的名
「不可妄稱主你神的名,因為妄稱祂名的,主必不以他為無罪。」(出埃及記 20:7)
「妄稱」的意思不只是說謊發誓,也包括:
隨口用主名發語氣詞(如 “Oh my God!”、“God knows!”)
不敬虔地使用主名(如笑話、口頭禪)
用錯誤的發音或翻譯(耶和華)稱呼神的名,明知錯還繼續用
為了加強語氣而拉神做保證(如 “That’s on God”)
二、現代流行語中的妄稱:That’s ong 是什麼?
“That’s ong” 是 “That’s on God” 的縮寫,意思是「我發誓我說的是真的」。
這看似只是強調語氣,但實際上是將神的名當成「保證工具」,是對主名的不敬與輕慢。
「只是我告訴你們,什麼誓都不可起……你們的話,是,就說是;不是,就說不是;若再多說,就是出於那惡者了。」(馬太福音 5:34, 37)
主耶穌教導我們說話要誠實,不需要靠誓言或強調詞包裝。
把「主」掛在口邊,是對祂名的踐踏,這樣的文化要謹慎遠離。
三、妄稱主名,也包括「錯誤的發音與習慣稱呼」
神的名是聖的,不能亂改、亂叫、亂譯。
歷史證據顯示,主耶穌的名字原文是「Ἰησοῦς」 (Iēsous)(希臘文)、IESU (拉丁文、古英文)和 「YESU」(音譯)。
“Jesus” 這個帶有現代英語「J」的名字直到17世紀才出現。 19 世紀發音改變。
小朋友天真唱 “Jesus loves me”,若他們不知錯,主憐憫。但我們長大知真理,就當走在光中。
「 世人蒙昧無知的時候、神並不監察、現在卻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。」(使徒行傳 17:30)
四、有人會問:「我從小就是這樣學的,難道是錯的?」
答:
神不責備我們過去的無知,但祂呼召我們進入更完全的認識。
正如亞波羅雖有熱心,但只知道約翰的洗,後來經過提多與百基拉指點,就進入更完全的道(參徒18:24-26)。
今天,我們也是這樣被神帶領:不是批評我們的過去,而是讓我們走向祂所喜悅的敬拜。
五、怎麼溫柔幫助人明白這真理?
強調神的名是聖的,不是語氣詞或文化代號
用事實與經文溫和說明,而不是直接指責
幫助人明白神要的是我們心中的敬畏與真誠
提供替代方式:
不說 “on God”,可以說「我很確定」、「我親眼看見」。
不用錯誤名,可以學習說「YESU」、「主耶穌」或原本的正音。
六、總結勸勉:潔淨我們的口,歸榮耀給主的名
「那時、我必使萬民改變(或:恢復) 為一個清楚(或:純正) 的言語、使他們能求告主的名、同心合意的事奉他。」(西番雅書 3:9)
神要我們的語言被潔淨、敬虔,不再隨便妄稱祂的名。
願我們從小到大,不論孩童或長者,都學會以敬畏的心稱呼那至高神的名──YESU。
♦(AP) 歷史 — 祂的故事(History — His Story)
標題內容
懇請提供寶貴意見
神是歷史的創造者與主宰。祂無所不能,創造天地萬有;祂無所不在,聖靈運行充滿全地;祂無所不知,掌管從邦國的興衰到個人的壽命與疆界。人類犯罪墮落以後的歷史發展,以及未來的結局,都在祂的計畫與預知中。
一、歷史的準確預言 — 神話語的見證
聖經中包含數千個預言,至今應驗無一落空。未來的預言,也必照著成就。
以賽亞的預言(賽7:14):主耶穌降生六百多年前,先知已宣告:「因此、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、必有童女懷孕生子、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。〔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的意思〕…」
但以理書預言大像與歷代帝國(但2章):從巴比倫、瑪代波斯、希臘到羅馬帝國,一一應驗。
但以理書11章:對希臘四大將軍與羅馬興起的細節描述,精準預言各國君王之間的爭戰與更替。
彌賽亞出現與以色列復國:主耶穌來到世間,為磐石粉碎列國的偶像權勢;而以色列的亡國與1948年的復國也應驗了多處預言。
末日的預兆:地震、戰亂、飢荒、瘟疫等全球性的災難正持續發生,正如主耶穌所言(太24章)。
二、教會的預言 — 成為警惕的明燈
被召的多,選上的少(太22:14):顯示真正得救的人不在於外表的敬虔,而在於是否行出神的旨意。
假師傅的迷惑(太7:21-23):許多宗教領袖將主日(星期日)美化為「主復活日」,卻廢棄神親自立為誡命的週六安息日(第4誡)。
主的警告:「我從來不認識你們。」(太7:23)警醒我們不要只奉主名行事,卻不遵行主的話。
窄門的路:要努力進入(路13:24);福音必先傳遍天下,末期才來到(太24:14)。
三、聖名與語言的恢復 — 神的預言與安排
今日以色列人稱主為 Yeshu,其中「sh」與「s」的發音之別,呼應士師時代「細播列」的事件(士12:6),暗示末世語言與名字的分別與恢復。
根據番3:9,神預言「到那日,我必使萬民用清潔的言語」,使他們同心事奉主。這說明神要恢復聖名與語言的純正與一致。
中文的「耶穌」音近原音,但卻也留下了錯誤的「耶和華」;英文聖經中的 LORD 雖尊稱神,卻也遺留下被改動的 Jesus。無人能自誇,因為神留下的絆腳石正試驗人的謙卑與順從。
四、歷史的試煉 — 神對人的考驗
主日崇拜取代安息日,是1700-1900多年前的偏離;
Jesus 一名的轉變,反映200-400多年前對聖名的輕忽;
這些歷史事件都是信仰的試金石,考驗我們是否只尊神口頭,卻不尊祂的誡命與心意。
五、神的智慧 — 值得我們敬畏與順服
神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(賽55:9)。祂創造的宇宙浩瀚無邊,量子的結構細膩精微,都是祂智慧的展現。若有人仍否認神的存在,繼續任意作惡,實在是自取滅亡,終將面對審判。
六、結語:歷史引領我們歸向神
勤讀聖經,認識歷史,就能更清楚神的作為與計畫。讓我們敬畏神,服在祂大能的手下,全心遵行祂的命令,將來與主一同進入永遠的福樂與榮耀。
♦(AQ) 先求神的國與神的義——不可妄稱主神的名
標題內容
懇請提供寶貴意見
一、十誡的存在證明神的真實
出埃及記20章,是神親自頒布的十誡,其中第一條誡命:
「除了我以外,你不可有別的神。」
這句話世上沒有一個人敢講,若有人說這句話,他要不是真神本身,就是敵基督的冒充者。
如果有假冒者,更加証明有真神,因為假冒者要引誘人們相信牠是真的。
十誡不是人的道德勸世文,而是神的命令與心意,是神治理神國的律法,是我們信仰生活的根基與神義的體現。
二、什麼是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?
主耶穌在馬太福音6:33說:
「你們要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,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。」
這節經文告訴我們,基督徒的優先順序必須是神的國與神的義,而不是世俗的利益與生活的憂慮。
神的國:就是神的統治臨到我們的心、家庭、教會與世界。
神的義:就是神眼中正直、聖潔的標準,包括祂的律法、誡命與真道。
三、主禱文教導我們如何先求神的國與神的義
主耶穌親自教導的禱告,其內容正是一個追求神國與神義的模式:
「我們在天上的父,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;願你的國降臨,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,如同行在天上。」
這段經文的次序清楚:
承認神是我們在天上的父;
尊祂的名為聖;
求神的國降臨;
行神的旨意在地上。
這不就是「先求神的國與神的義」的具體禱告嗎?
四、「不可妄稱主神的名」—神義的核心之一
出埃及記20:7:
「不可妄稱主你神的名,因為妄稱祂名的,主必不以他為無罪。」
「妄稱」的原文意思包括:虛假、不敬、不當使用、隨便濫用。
所以「妄稱神的名」不只是說謊發誓,也包括:
用錯誤的名號代表祂;
用錯誤的方式傳揚祂;
輕忽、扭曲、甚至否認祂原來的名字。
這不單是文化問題、語音問題,更是敬拜真理的問題。
五、聖名的重要性與更正的必要
主禱文第一句說:「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。」
這不是修辭,是信仰的起點。
當人類歷史中,神的名被改變、扭曲、誤譯,若我們不查驗、不糾正,反而繼續傳承錯誤,甚至攻擊提醒的人,那豈不是妄稱神的名?
聖經早已預言神將在末後恢復純正的語言與聖名:
(番3:9)「那時,我必使萬民改變為一個清楚(純正)的言語,使他們都求告主的名,同心合意地事奉祂。」
這是一個神主動恢復的應許。我們若明白,就該順從、配合,而不是頑固不改。
六、人的壽命短暫,當珍惜更正真理的機會
我們一生不過百年,許多錯誤是過去幾百年間傳下來的。如果我們遇見有人提醒「你所呼求的名,可能不是原來那位救主的真名」,我們應該謙卑查考,而不是自以為是、固守傳統。
否則,我們就落入主耶穌責備法利賽人的話:
「你們是因為自己的遺傳廢了神的誡命。」
七、結語:從更正聖名開始,真正先求神的國與神的義
願我們真心悔改、渴慕真理:
恢復正確呼求神的名字(例如 YESU,而非受歷史扭曲的名稱);
尊神的名為聖,不妄稱、不錯稱;
讓神的國先臨到我們心中,讓神的義在我們生命中實現。
「因為國度、權柄、榮耀,全是你的,直到永遠。阿們!」
—
總結金句:
「不可妄稱主神的名。要尊祂的名為聖。」
「你們要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。」
「那時,萬民要同心合意呼求主的名。」
♦(AR) 信、望、愛——屬天生命的三重柱石
標題內容
懇請提供寶貴意見
經文主題:
「如今常存的有信,有望,有愛;這三樣,其中最大的是愛。」
——哥林多前書 13:13
一、
信心的定義與功用
1. 定義:
信心就是對神的完全相信,信靠祂的存在、能力、智慧、公義與慈愛,並且相信祂的每一句話都必要成就。
「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,是未見之事的確據。」(來11:1)
2. 信心的具體內容:
相信神的創造與救恩
相信主耶穌為我們的罪死而復活
相信神的同在與帶領
相信禱告蒙應允
相信神掌管歷史與未來
3. 信心的例子:
亞伯拉罕:神叫他離開本地本族,他就去了;神應許他百歲得子,他就信,神就稱他為義。
但以理:在獅子坑中不懼怕,信靠神的保守。
那患血漏的婦人:她心裡說,只要摸到耶穌的衣裳,就必痊癒,果然得醫治。
二、
盼望的定義與功用
1. 定義:
盼望是對神未來應許的確信,是對天國永生的期待,是在患難中仍然不失去方向與力量。
「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,就算比眾人更可憐。」(林前15:19)
2. 盼望的具體內容:
盼望永恆的家鄉
盼望與神同在的福樂
盼望身體得贖、復活榮耀
盼望主再來,審判與賞賜
3. 盼望的例子:
保羅:雖多次遭受逼迫、監禁,仍說:「那美好的仗我已打過…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」(提後4:7-8)
希伯來書11章的眾信心偉人:雖然未得著所應許的,卻遠遠望見,就歡喜迎接,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。
三、
愛的定義與功用
1. 定義:
愛是神的本性,是一切誡命的總綱,是基督徒生活的最高準則。愛不是感覺,而是行動,是捨己、關懷、忍耐與饒恕。
「神就是愛;住在愛裡面的,就是住在神裡面,神也住在他裡面。」(約壹4:16)
2. 愛的具體表現(參林前13章):
恆久忍耐,又有恩慈
不嫉妒,不自誇,不張狂
不作害羞的事,不求自己的益處
不輕易發怒,不計算人的惡
凡事包容、凡事相信、凡事盼望、凡事忍耐
3. 愛的例子:
主耶穌:祂為我們捨命,這就是愛的最高表現;祂在十字架上仍為逼迫祂的人代求:「父啊,赦免他們。」
好撒馬利亞人:愛鄰舍的榜樣,超越種族仇恨,親自照顧傷者,並負起所有醫療費用。
司提反:被石頭打時仍為仇敵祈求:「主啊,不要將這罪歸於他們!」
四、三樣並存,愛為最大
信是基礎,讓人與神建立關係
望是動力,使人在苦難中不絕望
愛是最高的境界,表現神的性情,實踐天國生活
為何愛最大?
信與望終有成就的那一天(信心成為眼見、盼望成為實現),但愛是永不止息的。
在新天新地,仍然需要彼此相愛、敬愛神、享受與神愛的交通。
五、
應用與勉勵
1. 建立信心:
每天讀經禱告,認識神的話
數算主恩,回顧神的信實
2. 堅定盼望:
常思想天上的國度與主再來
將眼光從世界的苦難轉向永恆的榮耀
3. 活出愛心:
在家庭中彼此體諒包容
在教會中彼此服事建造
在社會中做光做鹽,見證神的愛
結語:
「如今常存的有信,有望,有愛;這三樣,其中最大的是愛。」(林前13:13)
讓我們一生常存信心、堅定盼望、活出愛心,直到見主的面。
♦(AS) 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
標題內容
懇請提供寶貴意見
一、【經文原意與關鍵詞】
「他使我的靈魂甦醒,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。」(詩篇 23:3)
「甦醒」:原文是 שׁוּב (shuv),含有「恢復」、「悔改」、「使回轉」之意,不只是從疲乏中復元,更是從錯誤或死亡的路徑中轉回。
「義路」:原文是 צֶדֶק (tsedeq),正直、公義、合神心意的道路。
「為自己的名」:神的引導,是為了祂的名的榮耀,也就是為了祂聖潔、公義、信實的本性能夠被正確見證。
二、為什麼神要「為自己的名」引導人?
神的名代表祂的屬性與聲譽
聖名不是僅僅一個發音,而是關乎祂的品格、應許、公義與慈愛。當祂的子民走在義路上時,別人就會認識這位神是「又真又活的神」,因此,神的作為,往往是為了維護祂名的榮耀與真實(參:以西結書 36:22-23)。
神是信實的牧者,不能違背自己所立的約與話語
祂既然立約拯救、牧養、引導人走義路,就必成全祂的話,否則就是讓祂的名被羞辱。
三、我們的靈魂為什麼需要「甦醒」?
人容易陷入迷失、麻木或屬靈沉睡
生活的壓力、世俗的誘惑、錯誤的教導,讓人失去對神的敏銳與敬畏。
許多人雖有宗教形式,卻未真認識神的名與道
如果神的名被錯誤呼求(如:用錯誤翻譯的名字敬拜祂)、被輕看或模糊,人心就可能仍在迷霧中。主耶穌曾說:「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,心卻遠離我。」(馬可福音 7:6)
四、不注重神的聖名=靈魂沈睡、偏離義路?
神的聖名是救恩的根基與呼求對象:「凡求告主名的,就必得救」(羅馬書 10:13),若名被改變、模糊、混亂,那人所呼求的對象也就有了誤差。
若人只遵從人為傳統、迷信儀式,卻不認真對待神的啟示與名字,等同於屬靈沉睡(參:哥林多後書 4:4,「這世界的神弄瞎了不信之人的心眼」)
偏離義路,不一定是道德敗壞,而是與神旨意不一致。若人所走的道路與神的啟示、真理相背,即便外表虔誠,也是「自以為義」,不是神眼中的義。
五、神特別的引導,是為了祂自己的名——這說明什麼?
神主動施恩
當我們在錯誤中、沉睡中,祂仍因祂名的緣故,不放棄我們。
神要人回到正確的認識與敬拜中
祂用祂的杖與竿引導,使我們悔改、歸正,回到那條唯一得救的義路——那就是「奉正確的名呼求祂,並遵行祂的誡命與真道」。
六、結語:
「若我們不注重神的聖名,是否表示我們的靈魂仍沉睡?」——是的,這可能正是一個明確的指標。主耶穌說:「你們必因我的名為萬民所恨惡」(馬太福音 24:9),這說明真正的信仰,與祂的名有密切關聯。
神因祂名的緣故,願意喚醒我們的靈魂,使我們認識真理、遠離錯誤、走在祂所喜悅的義路上。
♦(AT) 濾掉駱駝,不是濾蚊子:聖名與聖日的重要性
標題內容
懇請提供寶貴意見
經文選讀:
「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,因為你們將薄荷、茴香、芹菜獻上十分之一,那律法上更重的事,就是公義、憐憫、信實,反倒不行了;這更重的是你們當行的,那也是不可不行的。你們這瞎眼領路的,濾出蚊子來,駱駝倒吞下去!」
——馬太福音 23:23–24
一、主耶穌責備什麼?
主耶穌並非否定獻上香料的十分之一,而是指出更重大的事被忽略了。祂說:“那也是不可不行的”,這顯示神看重的不是「一端替代另一端」,而是「全部都要照祂的心意去行」。主所責備的,是那種強調外在儀文卻忽略誡命精義的虛偽態度。
二、什麼是駱駝級的大事?
根據經文,主耶穌所說的駱駝,是:
公義(行在神眼中看為正的事)
憐憫(愛神也愛人,如同主看我們的軟弱)
信實(對神的話語忠心,毫不妥協)
然而今天,許多人卻誤以為:
神的聖名可以隨意稱呼,只要「誠心」即可;
神命定的安息日可以隨便改,只要「有心敬拜」就行。
這種態度,才是真正「放過駱駝」的危險行為。
三、神的名是聖的,不可妄稱
「不可妄稱主─你神的名,因為妄稱主名的,主必不以他為無罪。」
——出埃及記 20:7
主耶穌從未稱神為「耶和華」,祂常說「父」、「神」,或引用「主」來稱呼神。
使徒保羅在引用舊約經文時,也從未使用「Jehovah」或「Yahweh」,而是用「主」(希臘文:Κύριος)。
新約聖經全卷所使用的名字為 Ἰησοῦς(Iēsous),譯為 IESU(拉丁文),是歷史上早期教會所傳揚的名。
並沒有一處聖經新約經文以「Yeshua」作為主耶穌的稱呼。這不是語言偏見,而是尊重聖經原文與神啟示的名字。
主的名是神自己向人啟示的救恩:「你要給祂起名叫耶穌(IESU),因祂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。」(馬太福音 1:21)
四、安息日是神設立為聖的日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