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當前基督徒在信仰實踐中所面臨的幾個問題,特別是關於聖誕節、安息日和神的聖名的討論。以下是進一步反思與補充:
1. 關於慶祝聖誕節的爭議
♦ 聖經沒有記載 YESU 的出生日期:
這是真實的。聖經沒有具體說明日期。然而,在(路加福音2:10-14),天使向牧羊人宣告了這個喜訊:“今天在大衛城裡,為你們誕生了一位救主;他是彌賽亞,是主。”天使們也讚美神:“願榮耀歸於至高的神,願平安歸於他所喜悅的人。”
這段話表明,YESU 的誕生確實值得紀念和慶祝。
♦ 12月25日的由來:
確實,12 月 25 日與羅馬的 Sol Invictus 節(與冬至相關的慶祝活動)有著歷史聯繫。這個日期後來被基督教吸收為一種文化元素。然而,選擇在這一天紀念YESU的誕生突顯了「真光」(約翰福音1:9)進入世界,將異教傳統轉變為慶祝救世主到來的傳統。
♦ 慶祝聖誕節的問題不在於日期或形式,而在於是否能真正認識到救主降生的重要意義。然而,我們也必須認識到:
♦ 聖誕節的文化影響:許多現代的聖誕節習俗(如聖誕樹、禮物交換)已偏離原本的信仰根基,甚至與異教傳統有牽連。如果這些慶祝方式模糊了耶穌降生的救恩核心,基督徒應審慎分辨,避免讓世俗化的活動取代屬靈內涵。
♦ 紀念的真正意義:(羅馬書14:5-6)教導我們,紀念某一天或不紀念都是個人的信仰自由,但重要的是要存著感恩的心敬拜神。因此,不是慶祝與否,而是是否能在任何日子中彰顯耶穌降世的福音大能。
2. 安息日與主日的問題
強調「主日應當是安息日」,這完全符合《聖經》的教導。
♦ 聖經根據的安息日:創造之初,神將第七日(週六)聖潔,這是神與人永遠的約定(創2:3;出20:8-11)。耶穌自己也遵守安息日,並稱自己是「安息日的主」(太12:8)。
♦ 週日崇拜的錯誤來源:歷史上,週日崇拜的起源多與羅馬帝國的政策和文化妥協有關,而非出於《聖經》的直接指示。因此,將週日作為聖日是後來的教會傳統,違背了神的命令。
♦ 回歸聖經的必要性:基督徒應當效法耶穌和使徒的榜樣,認真守第七日的安息日,而非受人為傳統的影響(太15:3-9)。
3. 對雙重標準的批判
部分基督徒在信仰實踐中的雙重標準,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。
♦ 神的聖名與安息日的重要性:
♦ 聖名:對神聖名的敬畏是第三誡的核心(出20:7)。使用錯誤的名稱如「耶和華」或「Jesus」現代的發音,是因文化和翻譯的影響,但這種誤用不應輕忽。原始的英文聖經印刷「IESU」,發音〔YESU〕更接近歷史真實性,應努力推動恢復。
♦ 安息日:改變神所立的聖日(週六為安息日)成為週日,或成為週五日落到週六日落也是大問題。如果我們認為聖誕節有爭議,但對安息日的更改視而不見,這確實反映了屬靈標準的不一致。
♦ 批評與實踐的不一致:(馬太福音23:23-24)警告我們,應注重「律法上更重的事,就是公義、憐憫、信實」。如果基督徒只針對聖誕節等問題,而忽視更關鍵的神聖名和安息日問題,這就如「濾出蠓蟲,卻吞下駱駝」。
4. 實踐的具體建議
♦ 推動恢復聖經真理:
♦ 恢復主神的聖名的正確使用,效法主耶穌不稱呼錯誤的「耶和華」而用「主」「神」,另主耶穌英語名為「IESU」或 Jesus 發音 〔YESU〕,避免妄稱神的名。
♦ 堅守安息日的真理,回歸《聖經》中第七日(週六)安息日的教導。
♦ 尊重彼此的良心自由:在如慶祝聖誕節這類非本質性問題上,應以(羅馬書 14:13)為原則,不論彼此的選擇如何,都不成為別人的絆腳石。
♦ 堅持屬靈原則:不論文化或傳統如何演變,基督徒應以神的話語為最高權威,拒絕妥協或人為的修正。
5. 結論
慶祝聖誕節本身並不是問題;問題在於忽略了更重要的屬靈原則,例如遵守安息日和敬畏主神的名。同樣,信仰的核心問題也不該妥協;否則,這就類似於「濾出一隻蚊子,卻吞下了駱駝」(太23:24)。回歸聖經真理是解決這些爭議的唯一出路。

(哈利路亞! 讚美主耶穌!) |
|
|
|
|
|